close

DAY II:故宮博物院 - 天安門廣場 - 國家大劇院 - 全聚德(午餐) - 天壇 - 貢茶院 - 功夫劇場 - 巴國布衣(晚餐)

 

今天早上的morning call很準時的在六點半把我們吵醒,

(應該說是嚇醒了,超大聲的morning call  )

看了看窗外的景色,

依然是在下雨,而且看起來蠻冷的,

(後來證明,當天是我們到北京這幾日,氣溫最低的一天)

跟wesley兩個人稍作梳洗後,

就到一樓大廳去用早餐。

 

希爾頓的早餐服務真是令人失望,

不是說菜色不好,

而是他的service另人相當失望,

整個餐廳吵雜不說,

完全沒有帶位服務 (一般五星級餐廳都會有帶位服務)

我們得自己找座位就算了,(根本就是在搶位子 )

還得跟不認識的人併桌,

(因為他的桌子很多都是六人座或是八人座的座位  很多人都是併桌)

 

服務生的素質也有待加強,

吃完的空盤一直放在桌上沒收走,

(我都已經看到服務生從那個空盤旁邊經過第三次了 他還是不收  都不知道請他來幹麻的?)

或許是erica有起床氣吧,

看入眼的都是扣分的景象,唉~

     

1009180067.JPG

↑簡單的早餐。

剛起床吃不下,

所以就拿了兩個麵包跟咖啡,

不過麵包也是沒吃完, 

下場就是還沒到中午就飢腸轆轆,

真是自作孽!

 

吃過早餐後,大家在大廳集合,

八點一到準時上車出發前往今天的第一個行程 - 故宮博物院,

聽說大陸官方為了讓民眾9/22~9/26放中秋連假,

調整9/18及9/19週末為上班日,

所以我們一出門就體驗到上班日的小塞車,

erica覺得這樣的立基點還蠻不錯的,

可以促進連續假日的觀光消費,

不過遇到塞車的話,就會有點小討厭!

 

在遊覽車上導遊波姐說,

一般旅行團遊故宮都是從正門 - 午門進去,

然後就是人擠人擠到死什麼都沒看到,

我們很幸運遇到她這個老北京的導遊,

她帶我們從後門 - 神武門進去,

從後往前慢慢逛,可以避開人潮,

(後來事實證明波姐的作法是對的,遊故宮的觀光客真的是多到爆,反其道而行是最正確的選擇)

 

因為故宮附近有交通管制,

所以司機小王把我們放在景山公園旁的小巷子裡,

我們再自己過馬路走過去。

 

IMG_1727.JPG

↑過馬路時幫電聯車拍個特寫

北京也蠻多這樣的電聯車的,

看到空中錯綜複雜的電線就知道,

不過這樣的電聯車不適合台灣,

颱風一來,電線就全部被吹的亂七八糟,

光是修繕的費用就划不來了~~ 

 

erica在網路上找到故宮博物院的簡介

po上來讓大家參考一下: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

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

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

文物保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

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

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製--清王朝,1924年

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

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

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

午門和北面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筑佈局沿中軸線

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

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僊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

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

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

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

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

後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佈局謹嚴,秩序井然,

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製,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製

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出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default.html
    

IMG_1728.JPG

↑過了馬路就可以看到「故宮博物院」五個大字

紫禁城~~我來啦~~

IMG_1732.JPG

↑給紫禁城的神武門來個正面全身入鏡

有關神武門的簡介請參考:

    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後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明清兩代皇後行

親蠶禮即由此門出入。清代每三年一次選秀女,備選者經由此偏門入宮

候選。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即日出宮之時亦由此門離去。

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BuildingPage/1/B458.htm

IMG_1731.JPG

↑神武門的正對面就是景山公園

景山就是明崇禎皇帝上吊的煤山,

但是我們這次的行程沒有安排由景山,殘念~~

IMG_1736.JPG

↑環繞著紫禁城的護城河 

IMG_1737.JPG

↑不能免俗的大合照~~~開心~~但是天氣好冷喔~~ 

1009180076.JPG

↑神武門的門釘特寫,果然是9X9的至尊等級!

IMG_1739.JPG

↑神武門進去之後,入眼的就是順貞門

話說,紫禁城實在是個殺底片的好地方,

幾乎每個門每間房都有名稱,

為了不浪費篇幅,

erica只挑幾個重要的寫寫就好,

(其實是自己懶惰~~) 

IMG_1740.JPG

↑進了順貞門,就可以走到紫禁城的御花園了 

IMG_1745.JPG

↑紫禁城裡到處都可看到這樣參天的古木 

1009180080.JPG

↑導遊波姐找了個沒有人的地方開始講解御花園裡慈禧太后遇到咸豐皇帝的故事 

(這邊不得不稱讚一下波姐,對於故事典籍相當熟悉的她,

真的可以用學富五車來形容,跟著她聽故事就對了!)

1009180081.JPG

↑延輝閣,清代皇帝選秀女的地方

1009180082.JPG

↑簡介在這邊 

1009180083.JPG

↑波姐說,皇帝選秀女時,

候選人會跟走秀一樣的從御花園兩旁的小路走進來,

然後穿過中間的走道,走到皇帝的面前讓皇帝端詳一番,

皇帝當然就是大喇喇的坐在延暉閣門口,

看到喜歡的就選起來,要是不中意的就請她滾回去~~

IMG_1747.JPG

↑御花園還蠻清幽的,沒有想像中奢華

出發前claire曾跟我說,御花園走一走後會覺得沒什麼,

要看奢華的花園應該去看恭王府,claire是對的,

御花園真的走走看看就好,

可惜我們這次沒有安排恭王府的行程

IMG_1760.JPG

↑隨手拍了張御花園一個亭子的屋頂,真是年久失修阿~~ 

IMG_1761.JPG

↑地上隨處可見這樣的裝飾石板 

1009180085.JPG

↑看到蝙蝠就知道是代表「福」的意思,討吉祥! 

IMG_1762.JPG

↑御花園的假山假水,說真的,走走看看即可

不過波姐有說過,

真正的皇家花園應該算是以前的圓明園跟後來的頤和園,

這邊只是個後院而已,

想來也是有道理的~~ 

1009180087.JPG

↑紫禁城的參觀路線有分東西兩路

時間上的限制,

波姐只帶我們參觀西路的參觀路線,

主要是看慈禧、皇帝跟皇后的住處跟養心殿,

下次有機會再自己來看看東路的參觀路線吧

(會說這句話是因為北京的捷運很方便,相當適合自由行,我們已經考慮下次自己過去玩了)

IMG_1765.JPG

↑長長的走廊讓我想到「末代皇帝」電影中某個劇情跟場景

IMG_1768.JPG

↑儲秀宮,慈禧太后就是在這邊生下同治皇帝的

簡介裡寫著,慈禧太后五十大壽的時候,

花了六十三萬兩整修了儲秀宮,

原本只有兩進院的儲秀宮,併了翊坤宮之後,

呈了如今四進院落的規模。

IMG_1767.JPG

↑趁遊客還沒有很多的時候趕緊拍張照

雖然天氣冷又下著雨,

大夥還是很開心的四處拍照留念

IMG_1779.JPG

↑皇宮內四處可看到吉祥動物的擺飾 

IMG_1769.JPG

↑照道理說,后妃的宮殿是不會出現龍的擺飾

這條龍是慈禧五十大壽的時候擺上去的,

擺明是要把光緒皇帝踩在腳底下

(這句話是我自己加的) 

IMG_1775.JPG

↑儲秀宮的內部

中間有個景泰藍的大缸,

聽說是專門放水果給慈禧「聞」的,

因為慈禧愛聞水果的香味,

所以慈禧住的地方,

都要準備40斤的水果好讓水果的香氣散發出來。

 

波姐在講這段故事的時候,

erica就忍不住打斷她:「那就放一顆榴槤就好啦!」

我是來亂的,純屬搏君一笑! 

IMG_1776.JPG

 ↑儲秀宮慈禧太后臥室裡擺放的「金枝玉葉」 

IMG_1780.JPG

↑紫禁城裡到處可以看到大水缸

放大水缸的主要目的是防失火,

畢竟古代沒有消防車,

皇宮裡要是失火了,還是得靠小宮女跟小太監們人力救火,

所以水缸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1009180092.JPG

↑乾坤經緯

聽說是慈禧太后親筆寫的字,

字還蠻漂亮的說!

 IMG_1783.JPG

↑穿過走廊前往下一站 

DSC00565.JPG

↑導遊波姐介紹,這邊就是皇宮裡的「冷宮」

也就是有名的董小宛的住處,

現在裡面擺放一些文物供人觀賞  

IMG_1790.JPG

↑玉如意

每個后妃被冊封的時候都會有個代表身分的玉如意,

手工相當精緻

IMG_1788.JPG

↑綠頭牌

了解清朝歷史的人就知道,

綠頭牌可是清代后妃是否受寵的關鍵之一,

每天晚上皇帝就是透過綠頭牌來決定侍寢的后妃 

IMG_1789.JPG

↑正黃旗選秀女照片

其中好幾個看起來都才六、七歲而已,

真的是殘害幼苗 

IMG_1792.JPG

↑光緒皇帝的瑾妃照片

這張照片在我們團裡引起相當大的震撼,

瑾妃的長相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

導遊波姐看我們反應那麼大就趕緊說,

瑾妃的親妹妹珍妃可是相當漂亮的,

那就更奇怪啦,為什麼不放珍妃的照片咧,

害我們看了照片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覺 

IMG_1795.JPG

↑隨手拍的御路

紫禁城裡到處可以看到精緻刻工的御路,

雖然不足為奇,還是拍張照留念一下 

IMG_1799.JPG

↑皇后的寢室 

IMG_1800.JPG

↑皇帝的寢室

看到皇帝專屬的「正明黃色」龍被就知道這是皇帝的寢室

IMG_1813.JPG

↑養心門

進去就是重頭戲 -- 養心殿

有關養心殿的簡介請參考: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

逝於此地。康熙年間,這裡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

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

內廷,這裡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

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

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

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簷簷柱位,

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

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裡曾

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

有皇帝看閱奏折、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

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養

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床,皇

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隨居之處,西五

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 

「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

是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

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出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BuildingPage/2/B888.htm

IMG_1811.JPG

↑養心殿

這邊人就開始多了起來了

IMG_1805.JPG

↑養心殿裡皇帝的寶座

IMG_1803.JPG

↑養心殿的右手邊就是著名的「垂簾聽政」的地方

慈禧太后坐在後面的大椅子上,

中間隔著簾子 (捲到半空中白色的那片布就是簾子)

小皇帝就坐在前面的小椅子上,

其實更早以前還有東太后跟西太后之分時,

後面應該有兩張大椅子

IMG_1808.JPG 

↑養心殿的左手邊是供皇帝休息的地方

IMG_1807.JPG

↑養心殿最左邊就是三希堂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退位為太上皇之後養老的地方,

聽說乾隆皇退休後每天在這邊寫字讀書,相當愜意....

IMG_1809.JPG

↑三希堂內觀 

紫禁城總共9999.5個房間,

多出來的0.5間就是為了取九五至尊之意,

而三希堂就是這0.5間

IMG_1810.JPG

↑三希堂牆壁上的景泰藍飾品

這邊也是紫禁城內唯一有用電燈打光的地方,

為的就是讓遊客看得更清楚 

IMG_1819.JPG

↑前往前殿

後宮是屬於皇室的生活區,

前殿是皇帝的辦公區~~ 

IMG_1821.JPG

↑每個樓層都有龍頭裝飾的排水孔 

IMG_1822.JPG

↑雨很大,遊客也很多

但是遊客最多的地方還是在前面的太和殿 

IMG_1823.JPG

↑黃色及紅色建築組合成紫禁城特有的皇室特質 

IMG_1837.JPG

↑保和殿,這時候開始下大雨了

有關保和殿的資料請參考:

    保和殿,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樂十八

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后改稱建極殿。清順

治二年改為保和殿。  

    保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00㎡,高29.50m。屋頂

為重檐歇山,上覆黃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個小獸。上檐為單翹

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

瀝粉貼金正面龍。六架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與偏重丹紅色的裝修和陳設

搭配協調,顯得華貴富麗。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

西兩梢間為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雲龍渾毗廬帽。建築

上采用了減柱造做法,將殿內前檐金柱減去六根,使空間寬敞。
  

    保和殿于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

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

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于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寫宗

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清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

三年(1656年),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

此舉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

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清代殿試自乾隆年始在此舉行。

出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BuildingPage/1/B396.htm

IMG_1830.JPG

↑解說在這邊

保和殿是殿試的主要地點,

有看過宰相劉羅鍋的應該都知道這個地方

IMG_1836.JPG

↑保和殿大門

人很多,像不像過年大家都擠去廟裡拜拜的感覺

IMG_1831.JPG

↑好不容易擠到前面拍到保和殿的內觀

建宇真的是太厲害了,

可以拍到這麼漂亮的照片

IMG_1828.JPG

↑之前有提到皇宮內四處可見的大水缸

前殿的大水缸不同的地方在於有鍍上一層金,

照片裡大水缸的刻痕很明顯,

據說是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時,

士兵以為這是個純金的水缸,

所以拿著刺刀拼命的在水缸上刮黃金,

後來才發現這是鍍金的,所謂歷史的傷痕由此可見

IMG_1840.JPG

↑太和殿

前殿最主要的建築,也就是所謂的金鑾寶殿,

明清兩代的皇帝都是在這裡舉行大朝典禮,

「末代皇帝」電影裡三歲的小溥儀登基大典就是在這邊舉辦的,

有關太和殿的解說請參考: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

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

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

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檐廡殿頂,屋脊兩

安有高3.40m、重約4300k 的大吻。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

古建築中所僅見。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和璽

。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

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

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

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徵國家的

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

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

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

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

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的

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

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

、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

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

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

和殿舉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体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

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

出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BuildingPage/1/B491.htm

 

這邊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擠死人了~~

IMG_1857.JPG

↑太和殿正門

 IMG_1843.JPG

↑太和殿內觀照

再次佩服建宇可以擠到前面去拍到這張照片,

erica看到人那麼多,

連走都懶得走了,

更何況是跟一堆人擠來擠去

IMG_1839.JPG

↑太和殿的屋頂上裝飾的龍之九子

IMG_1848.JPG

↑太和殿的御路應該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吧

IMG_1851.JPG

↑從廣場拍太和殿全貌

IMG_1858.JPG

↑這張沒拍好

前殿有條小護城河,

護城河上的橋共五座,

以龍柱雕刻的 (照片正中間的就是龍柱) 只有皇帝才可以走,

其他人只能走左右以火焰形狀雕刻的橋

IMG_1850.JPG

↑廣場的路破損的很厲害

話說,紫禁城的門票不算便宜,

應該可以好好的維修才是,

但是還是看到蠻多破損跟年久施修的景象

IMG_1854.JPG

↑遙望午門

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

從神武門逛到武門,

已經是三個小時之後的事情了

有關午門的簡介請參考: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其前有端門、天安門(皇

正門,明代稱承天門)、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其後有太和門(明代

稱奉天門,後改稱皇極門,清代改今名)。各門之內,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

。這種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的佈局形式是受中國古代“五門三朝”製

度的影響,有利於突出皇宮建筑威嚴肅穆的特點。

    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以及宋朝宮殿丹鳳門

形製,是從漢代的門闕演變而成。午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墩臺,高12m,

正中開三門,兩側各有一座掖門,俗稱“明三暗五”。墩臺兩側設上下城臺的

道。五個門洞各有用途:中門為皇帝專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時,皇后乘坐

的喜轎可以從中門進宮,又通過殿試選拔的狀元、榜眼、探花,在宣佈殿試結

果後可從中門出宮。東側門供文武官員出入。西側門供宗室王公出入。兩掖門

只在舉行大型活動時開啟。墩臺上正中門樓一座,面闊9間,60.05m,進深5

間,25.00m,重檐廡殿頂。墩臺兩翼各有廊廡13間,俗稱“雁翅樓”。廊廡

兩端建有重檐攢尖頂的方亭。正樓兩側有鐘鼓亭各三間,每遇皇帝親臨天壇、

地壇祭祀則鐘鼓齊鳴,到太廟祭祀則擊鼓,每遇大型活動則鐘鼓齊鳴。午門整

座建筑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鳳樓”之稱。
  

    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佈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

爭,大軍凱旋歸來,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明代皇帝處

罰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門舉行。民間傳說中所謂“推出午門斬首”亦指此地,

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為殺人刑場是不可能的,此說顯然不合史實。

出處: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Big5/phoweb/BuildingPage/1/B470.htm

IMG_1859.JPG

↑午門正中間的門也是只有皇帝可以走

所以大夥出午門的時候,

都會刻意去走中間的門 

IMG_1861.JPG

↑出了午門就算是出了紫禁城了

這個廣場erica印象超深刻的,

「末代皇帝」電影中有一幕是溥儀要解散大多數的太監,

一群太監不肯離去,就跪在這個廣場上,

溥儀就從右手邊的樓台看著這群太監們,

真是令人感傷~~

IMG_1867.JPG

↑名聞天下的天安門

出了午門繼續往前走就是天安門,

遊客進入天安門是需要另外買票

十月一日是大陸的國慶日,

為了趕上慶典,

這幾天天安門正在整理當中

IMG_1868.JPG

↑遙拍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廣場

IMG_1877.JPG

↑天安門廣場前的車道

分隔島是活動式的,

慶典的時候將分隔島收起來,

就是閱兵大典的地點

IMG_1869.JPG

↑這個好像是人民大會堂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在天安門廣場時,

導遊波姐安排了大合照的行程,

由他們公司特約的攝影公司幫我們拍照,

之後會把放大的照片+北京精選景點照片作成一本畫冊,

一本一百塊錢人民幣,

由我們自己決定是否購買,

我跟wesley決定不花這個錢,

一本一百塊錢人民幣真的不算太便宜,

還是省點用的好,

幸好導遊波姐不強迫推銷!

 

離開天安門廣場之後,

導遊波姐帶著我們步行到國家大劇院,

去看看外觀跟拍照而已,

前後待不到十分鐘,

算是走馬看花的行程

IMG_1884.JPG

↑國家大劇院的左半側

IMG_1885.JPG

↑國家大劇院的右半側

礙於相機功能的因素,

沒辦法一張拍完整個國家大劇院,

(如果是sujane的sony相機應該就可以整個拍起來)

 

離開國家大劇院後,

就是直接前往聞名全聚德用餐,

全聚德是百年的北京烤鴨店,

但是在出發來北京前,

erica上網做了點功課,

對於全聚德的烤鴨評價很兩極,

果然又是見仁見智的一家餐廳 

 

IMG_1888.JPG

↑全聚德餐廳 

IMG_1892.JPG

↑用餐的時候會有師父現場處理烤鴨給大家看

基本上是一桌半隻烤鴨的分量 

IMG_1895.JPG

↑烤鴨捲餅

全聚德的烤鴨真的是不錯吃,

但是醬料就很不合erica的胃口 -- 太鹹,

台灣的烤鴨醬料多少會有點甜甜的味道,

全聚德的醬料是全鹹的,

想像一下吃烤鴨沾醬油膏的感覺就是這樣,

我還是比較喜歡公司附近「聚園」的烤鴨  

 

不得不提一下這邊的湯,

原本以為北方菜應該都是重油重鹹,

但是幾天吃下來,

可能是旅行社有挑過的關係吧,

吃飯的餐廳口味都還蠻符合臺灣人的習慣,

(這是跟同團的討論後的結論)

所以大家都吃的很開心,

唯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每家餐廳的湯,

幾天吃下來遇到的湯幾乎都可以用淡而無味四個字來形容,

尤其是在全聚德,

他們還強調提供的是用鴨骨頭熬煮一個晚上的湯,

也是沒啥味道,

大家討論說,可能是因為北方人喝的湯都是屬於麵湯,

比較不合南方人的胃口,

所以後來大家都拼命的喝飲料,

看到湯就連碰都不想碰!

 

順便再聊一下大陸的汽水,

因為每餐都會有提供飲料給我們享用,

一開始是提供可口可樂,

大家喝了之後覺得跟台灣的可樂味道差很多,

怎麼形容呢,

感覺就像是可樂開過放了兩三天之後,

喝起來會覺得沒氣沒味道的感覺,

所以後來請領隊小季幫我們協調換雪碧,

幸好這邊的雪碧跟台灣的味道是一樣的,

大家就拼命喝雪碧,真是令人開心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